二次湖北寻根记
李奎
在第一次寻根之旅结束后,寻根组成员总结:要想找到敬心堂李氏根脉,犹如大海捞针。于是,修谱组委会研究决定:敬心堂山阳支脉为不忘祖恩、牢记根本、传承家风、兴旺发达,确定自续家谱、自立字辈,惠济敬心堂山阳支脉在全国各地的子孙。并择定吉日,于二0二四年三月十四日在山阳召开敬心堂修谱研讨会,对前期准备的所有资料,做最后的修改、审定,为家谱出版做最后整理和定䅁工作。
然而,就在敬心堂修谱研讨会召开的当晚,有宗亲提供消息:网上搜索到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孛畈、烟店、雷公三镇有与敬心堂字泒十辈相投的宗族。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大家喜出望外,会上研究决定:两手准备,其一按原有方案继续执行;其二不放过任何寻根线索,决定利用五一小长假派人再下湖北,二次寻根。
二0二四年五月二日清早,由副会长昌平带队,领昌春(余昌春,昌平之妻)、昌奎、昌宝,一行四人,从山阳岀发,驱车南下湖北。

当日下午四时左右,首站到达孝感市安陆市烟店镇,经当地公安人员及村委会值班人员指点,我们来到李岗村。李岗是个大村,村里百分之九十都是李姓人家。来到村子,首先遇到一位老人,他给我们讲叙了他们那支李姓的十辈字派,但与我们这支无一字相投,并且说本村都是他们同族人,无其他杂支。他给我们提供了他侄儿李德平的电话,此人也正在为其家族修谱之事而忙于奔波。此后,我们又找到另一位正于田间栽辣椒的老人打听,经其同在田间的女儿详细介绍,证实了第一位老人的说法,这一带没有与我们字辈相同或疑似相同的李姓人,确定这里的李姓与我们所需无关。但她推荐我们联系她弟弟,她的弟弟叫李德斌,是位热心肠的人,是一位动车司机,走的地方多,人际关系面宽,或许能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并留下她弟弟的电话。
此时,天色将晚,我们四人返回安陆市找一宾馆住下。我们见人就打听,热心的宾馆老板见我们提供的字辈后,他说当地有李厚荣、李厚华兄弟二人。一人是市政府领导,一人是公安局长。我们四人甚是兴奋,盼望久寻的家门似乎就在眼前。
同时,当晚李德平、李德斌,二人皆与我们取得联系,愿意提供帮助。我等喜出望外,祖人默佑,一路遇贵人。
五月三日早上五点多,昌宝醒来,发现李德斌发来消息,说他在网上结识黄石市阳新县的一位叫李文轩网友,发贴称他们家族有一支脉迁于陕西山阳县南宽坪镇。昌宝兴高采烈,推醒我,将消息告诉我,我也兴奋地睡不着了。早饭时,我们将消息告诉给昌平夫妇,大家是万分惊喜,真是“众里寻得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准备与李文轩取得联系,核实信息后,驱车前往阳新县。阳新县与江西省九江市交界,距安陆约300多公里。
昌宝请李德斌想办法把李文轩的电话给要来,直到下午,才与李文轩联得了联系。然而,失望接踵而至,李文轩确实有一支族人迁入山阳南宽坪镇,但是南宽坪镇甘沟村的那支李姓,字派与我们不同,不是我们这支李姓。
同时,在五月三日早上八点左右,李德平冒雨骑车到我们住的宾馆,他说要将我们带到安陆市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寻求帮助。我们驱车前往,但时值五一假期,档案馆放假,无功而返。
通过李德平、李德斌的联系,否定了我们想在孛畈、雷公、烟店三镇寻到同一根脉宗亲的可能。
于是,大家商议,决定到安陆市公安局寻找李厚华局长,驱车前往,经门卫介绍,李局长一路高升,去孝感市公安局工作了,由于不便提供李厚华局长的电话,便给我们提供了安陆市陈店乡李局长族人的住址和电话。我们又前往陈店乡,找到一位叫李楚(厚)斌的八旬老人。老人是那支李姓的族长,他耳不聋,眼不花,精神抖擞,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热情好客。他立即安排茶水、酒席,盛情款待我们。谈话间,他们虽然得知我们的字辈中仅仅有“厚”字辈相同,但并不防碍天下李氏一家亲的理念。他们甚为高兴,并合影留念,相互留下联系方式,让我们返回后与家门商议,是否意愿与他们一支同祖共根,继往开来,共谋发展。
告别陈店乡,我们一行人虽然没找到敬心堂宗亲根脉,但是,在与李厚斌老人及其接待我们的所有李氏族人接触中,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这支族人不排外,不局限于支脉、堂号的束缚,认天下李氏为亲的博大胸怀,他们名符其实地成为当地名门望族。我们的眼光局限于宗亲,他们的目光已放眼天下。
离开陈店乡,我们又绕道于李店乡,寻找最后一线希望。我们想,即然叫李店,那么李姓就非常多,然而,进入李店的第一站就是李店的村委会所在地,向工作人员出示证件,说明来意,并将我们的十辈字派请工作人员看后,他便一口否定了这里没有与我们有共同字辈的族人。细雨之中,我们颇为失望,南下湖北寻根,又一次以失败而告终,我们茫然不知所措,工夫辜负了有心人。
我们不怕舟车劳顿,不怕精疲力乏,阴雨纷飞中,我们怀揣希望前行,人海茫茫,我们见人就问,然而,一切如初,希望再次变成失望。先祖,我们宗亲支脉到底在哪呢?
编审:李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