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招募演绎人员:联系13438774266 
为您推荐
三月的北京,春意盎然。3月16日,著名书法家郭清生老师的收徒仪式暨弟子芦垚拜师宴在北京这座文化气息浓郁的城市隆重举行,来自文艺界众多名家、爱好者和媒体界人士亲临现场,共同见证了这段薪火相传的师徒情缘。参加此次活动的嘉宾有中国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所长、中博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校轩,李苦禅大师的弟子国画家、教育家、慈善家、学者中博文化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金奎,徐悲鸿大师的大弟子戴泽先生的弟子著名的油...
      3月15日下午,由陕西广播电视台(应急与安全)栏目和3・15文艺晚会组委会主办,陕西至诚至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年“共筑满意消费”《国粹凤香杯》3・15文艺晚会在西安止园饭店顺利举行,陕西省、西安市等有关部门老领导,企业家和各界人士200余人参加。CCTV央视品牌主播杨凡主持活动。       活动在全体起立奏唱《国歌》声中开始。陕西省企业引资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陕西...
2025年3月14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多媒体室内却已热闹非凡,一场意义非凡的新兵欢送仪式即将在此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区人武部精心策划组织,旨在激发入伍新兵参军报国的荣誉感与自豪感,鼓励他们在强军之路上建功立业,同时也充分展现家乡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爱,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浓厚社会氛围。7时许,中国政法文化网衡阳联络处负责人吴建友、黄长庚应邀与参加活动的人员陆续...
 近日,备受瞩目的科幻电影《气候战争》正式通过了海南省电影局的审批,标志着这一反映未来气候危机的影片即将进入制作阶段。该片由优胜美地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方建文电影制片厂和中管西鹄(海南)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摄制,预计将投入8亿元人民币,力求打造一部震撼人心的科幻巨制。         《气候战争》一书的作者为方建文,根据该书改编的电影其故事背景设定在2055年的未来世界,地球遭遇了一系列前所...
中国众识网(摄影记者杨光    张小琴)南充报道、阳春三月,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如约而至。为庆祝这一节日,彰显对女性的关怀与尊重,9YS商学院南充分院妇联于3月10日精心策划了一场充满温情的庆祝活动。活动不仅传递了温暖,更营造了和谐友爱的学院氛围,活动在南充顺庆区西巷取得了圆满成功。
3月8日,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四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会长张社年出席会议并讲话,常务副会长姚增战作年度工作报告,副会长解莉芬主持会议,秘书长刘昌军就人事调整情况进行说明。  姚增战指出,2024年,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在省民...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探讨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路径与企业管理实践,进一步做好商会服务工作,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3月6日下午,北京四川企业商会在四川大厦北京中海商务中心,举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解读暨民营经济的法律保护趋势与公司治理中的风险防控讲座,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朱晓娟作专题授课。四川省政府驻京办党组成员、副主任...
     本网讯 沐浴着三月的春风,学雷锋纪念日如期而至。2025年3月5日,为讲好雷锋故事,弘扬雷锋精神,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2周年,以实际行动践行“学雷锋日”,四川国防诗书画院在成都市青羊区金沙街道金鹏街茗香道茶府举办书画名家现场笔会活动。书画家们用激扬的文字和灵动的画笔记录下自己对雷锋精神的独特感悟,以艺术的形式讴歌雷锋精神、颂扬雷锋精神、传播雷锋精神。老领导陈世...
四川农业农村厅农建中心主任蔡维一行赴南充调研农田建设工作2月28日,四川农业农村厅农建中心主任蔡维一行赴南充顺庆调研农机安全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顺庆区委常委杜彬与市农业农村局分管副局长周华明陪同。主要调研了新复乡的顺风农机专业合作社、印钟寺村欣业强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金台镇插旗山村高标准农田,蔡主任在现场分别就农机的机库棚建设、农机安全操作、维修保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和种植情况进...
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新活力的大背景下,镇坪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始终将民生需求放在首位,主动将服务端口下沉,积极开展针对拟申办小作坊审批事项的审前指导服务工作。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小作坊的顺利开办筑牢根基,更为镇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政策赋能,普法下乡强意识。镇坪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组织专业骨干力量,深入镇域各处,开展了多场别开生面的政策宣讲会。会上,工作人员以《陕西省食品小...

追记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 何霞亮-一览新闻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4-03-06 22:21作者:何有武来源:西部文化建设网-访谈网址:https://www.xbwhjsw.cn/sys-nd/2192.html

追记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 何霞亮-一览新闻

                 

                  何有武

1965105是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何霞亮来说,那是他终生难忘的一天,在这一天,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2022年农历五月初六,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对于何霞亮的后辈来说,那是他们悲痛异常的日子。他们最敬爱的长者-----何霞亮终究抵不过病魔的磨折,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享年80岁。


QQ截图20240306222529.png


抚今追昔,这位在党57年的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在践行初心使命的岁月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诠释着“公而忘私”的家国情怀。

历经苦难是他一生的韧性磨砺

他的父亲何添时,原系山阳县户垣镇人,思比较进步,给八路军做一些地下工作。八路军在户垣镇镇压了几户恶霸地主,八路军走后,当地两大户决定要谋害何添时。在1937年的一个晚上,何添时带着何霞亮不满三岁的姐姐何兰芝逃亡柞水,第三天路过詹家湾时,被几位好心人留住,给詹家湾的一个地主当长工,一个空牛栏内居住。做了大概一年长工,离开了地主家。后经好心人介绍,到刘新志居住的地方,用木棍和包谷杆夹成墙,泥,丝茅草盖,用竹子编门,就这样住下来租了黄国兴的一亩地,开始生产生活

QQ截图20240306222629.png

那个年代里,野兽很多,大白天都可以看到狼和野猪四处游荡,小娃们白天都不一个人走动。有一天的下午5点左右,何霞亮和他的哥哥看到从巴山沟出来了一队野猪,排头已进相隔一里多的赤水沟口,排尾还在巴山沟里边,一个跟着一个,从不乱队,一直进了赤水沟。还有一次,晚上八点左右,外面黑,何霞亮突然听到房子四周到处都是人哭声,害怕地扎在妈妈怀里。他妈妈告诉他那是狼他妈妈护着,无法点豆腐,豆腐不能清浆。后来闻讯赶来很多人,拿着火把、棍棒等把狼群赶走。

1950年,国家在谭家坪给们分了一间半房屋,分了2亩土地、一个衣柜、一个油枫柜、一个大桌子、一个板椅。

QQ截图20240306222713.png

1948年至1951,他在三官庙小学上学,后住在谭家坪,由于路程太远,就在茨沟口小学上学。1954年,在县城小上了一个星期,因有病,回家看病。后因哥哥在上初中,父亲当时是农会主任、王河乡副乡长,后又担任明星村、红星村、赤水沟、红卫村在一起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的支部书记等职务,家里没有劳动力,没有上学,在家参加互助组劳动。当时13岁, 就挣9分工。

1956年的河大水冲毁了一个队的全部土地,1957年的又河大水冲毁了全队的所有房屋,全队人无处身,被迫分散到王坪、沙坪、红卫、夜珠坪、星村等处。他一家被安排在夜珠坪二队华七山的一个很小的两间房屋,总共不到30平米,哥嫂一间,父母和灶房一间,无处安身。


1958年经双方父母协商,请做介绍,他和詹绪英定了终身。在无处安身的情况下,就跟着岳父做木工。在岳父的土楼上支起了一个床住下来。

QQ截图20240306222749.png

1959年正月14日,他们结婚,父亲在红星二队了华家小厦房的一小半,为们结了婚。房子小,不到6平米,时间不长他们又回到詹家湾开始租房子住。就这样,们共租过五处房子:老大福银是在詹兴江的小厦房出生的;老二春林是在詹宣茂的小厦房出生的,后因有病无钱医治,不到两岁半就离开人世了;长女何琴是在詹宣茂的小厦房出生的。就这样打游击居住,直到1966年,岳母租下了庙湾李先庭大门前的房,租户董业富走后,们和孩子二姨娘搬进去分着住。这房子一半是瓦盖的,一半是草盖的,年久失修,到处都漏他们又进行了翻盖。三子爱民、二女爱珍、小女爱玲就是在此出生的。

QQ截图20240306222824.png

奋斗不息是他一生的闪亮底色

1959年,出龙岩大队在詹家湾办起了铁木业社,王宏尤任厂长,岳父任主任,当会计,岳母做饭,这样干了两年

1961年,公社把何霞亮抽到营盘修林场,抬石头拉房根子,那时不到18岁,时间长了,由于体力不支,干了一个月回家

1958年大炼钢铁,他被抽调到炼铁厂领导看年岁小,叫他采购鸡毛掸子做大风箱用,后来跟着木工师傅学做大风箱,生活条件不好,但能吃饱。先后又到公社东风机械厂做木工打铁,到西川背木炭两个月,在七坪坪丰驼木板两个月,一冬三个月到茨沟脑驼檩子,每次背驼至少要在100斤往上。厂里要型和做饭用的锅,他又跟着师傅当帮手学技术,一年后到西川去倒锅两个月后,师傅要走了,要跟着他们去挣钱,师傅说:你已经快要成师傅了,别错过这个机会。想着家里只有妻子和五个子女,劳动、分粮、烧柴都是问题,就没有再跟师傅同行,直接回家。先后二队会计、民兵排长、大队民兵连长、民兵连指导员、副支书、下梁农田基建二战区指挥长等。


1967年,他被调下梁公社筹建拖拉机站。他从一辆架子车置办起,发展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六台,各种修理设备齐全,担负着全公社和外乡的机耕机播任务以及全乡农田基建工程的大型拖拉机站1972年在商洛地区大中型拖拉机学习班学习6个月1978年在西北农学院农机系学习6个月。他依靠自己所学,带领机站一班人抓业务学习、抓岗位练兵、抓田间赛马,机站以服务价格低廉、质量好、机耕机播任务完成好,一直是省地县的先进机站,受过省地多次表彰奖励。他本人1980年被授予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先进生产者光荣称号,并且和时任县政府副县长倪德厚等领导一起参加陕西省人民大厦开的表彰大会。1983年生产责任制改革,土地下放到各户,机械耕作受到了限制,机站被迫散。承包了一台拖拉机回家,准备挣点钱,公社党委又任命当红卫村支书这一干又是十八年,没时间开拖拉机挣钱只有让二子爱民开拖拉机,因开拖拉机是一项重体劳动,加之爱民身体不很好,没过两年就拖拉机卖了。

在大队上任后,他通过深入走访调查,发现大队原来个很穷、很烂的摊子,群众吃不饱饭、没钱用整天靠着人力在大河修堤,严重浪费了财力和人力他决定立足现实短期计划着眼未来长远规划,下决心依靠自己的努力和上级的支持改变面貌。

破解发展瓶颈红卫村东乾佑河,河水下泄到红卫村,没有挡护,直接穿村而过,严重威胁着沿河边的村居和土地1956年夏季大水直接毁坏了全村的土地,全村一年几乎颗粒无收;1957年的夏季大水又毁坏了全村的房屋,组织安排全村采取集中安置和投亲靠友的方式分散到了临近的村子和人家中。红卫8村陷入了发展的低谷,自此全村青壮劳力每年都在年复一年地修河常常是“一年修一年垮、来年原地再上马”的恶性循环,没有时间搞生产,也严重的制约了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人多地少的人家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自给。他就下决心到地区、到县上多方游说、寻求支持改建公路。凭着他自己积攒的人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几经周折,争取到了利用省道改造项目修筑高标准的堤路结合省道,保护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的耕地,解放了村的大量劳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发家致富让他没想到的是,简单的一条公路改道和扩建,不仅保护了明星村乃至沿河的沙坪村等基本农田和村居的安全,更是为柞水县城市南移、扩充城市布局、形成“串珠式”城市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治理标准田。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长项,动员村民全部拔掉大地里的零星果树,用推土机平整田头地块,实行大面积的机耕机播。先后修复水毁耕地180亩,加厚土层180亩,起垄种植100亩,深翻改土140亩,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为彻底解决群众吃不饱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规范科学种田。他请来农业技术员杨丛升具体指导,开展小麦四密一稀的种植。有部分群众不理解,对此持怀疑态度,就带领党员干部带头搞,结果用铁的事实告诉了家:四密一稀不但不减产,反而增产幅度很大再加上玉米大面积丰产田的种植,总产高出原3倍多。几年后,群众不但能吃饱、吃好,且家家有余粮,有的家余粮达到一万多斤。

踏寻致富门路。群众有粮吃,但是没有钱用。于是又带群众大搞多种经营,对全村的板栗坡进行补栽嫁接、修剪、清坡、防虫等,全面科学管理,板栗产量直线上升,高出原来的4倍,全村育栗商品苗100亩,收入相当可观。又带领群众木耳、天麻、香菇、药材等家小型加工业。这样一连搞了几年,群众有了钱盖起了新房,三转一响、家电在村普及,还购置了多种农用车辆。群众的经济础越来越好,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壮大集体经济。在群众基本富裕的同时,集体却是空架子,没有资金办公益事业,于是就着手开展村办企业。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先后办起了机砖厂、水泥制砖厂、钢球厂、水泥纸袋厂、人造板厂等,效益较好,年获利润近20万元。由于西康铁路建设这些企业被全部搬迁或拆迁,无处安身,最终宣告结束。1997年,西康铁路开建,红卫村办公室被拆迁,无处开会和办公,再次开始游说了,跑路部门、县上各单位争取资金,于1998年建起了红卫办公大楼,从此解决了村委会无处开会和办公问题。任红卫村支书18年来,集体多次荣获陕省先进村党组织小康村先进党组织荣誉号,并获得县乡镇的40多次表彰奖励,历年是省、地(市)、县的红旗村。

新建育人学校。红卫村没有学校,为了解决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他又到处游说、争取资金,跑县上、跑省地,找领导寻求支持。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被他的精神感动,省交通厅给与了倾力关怀和支持,全省交通系统筹集120多万元建设资金;全体村民给予了全力配合下,全村进行土地大调整,为建校集中了18亩土地;地县相关部门在土地利用、教育资源资金整合等方面广开绿灯,1996年至1997年,建起了交通希望小学(现柞水县城区三小),从而解决全村孩子方便就近上学的问题。在建校期间,整天吃住在工地,严格监督工程质量,离家1里多路,有时好几天都回不了一趟家。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干部通过换工的方式投入1000多个劳动日,他的大儿子爱友为校建运输材料的10000元运费分文不取;看着小娃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走进校园,的心里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举措,彻底改变了柞水县城区的教育布局,为柞水县教育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的柞水县城区第三小学就是基于原建的交通希望小学,依托国家城区薄弱学校改扩建政策,发展成为了拥有占地面积12500平米、建筑面积7699平米、可容纳2400名学生就读的标准化城区小学和拥有占地面积7762平米、建筑面积4161平米、绿化面积2869平米的市级标准化城区第三幼儿园的大学区。

这些只是他在不同时期应对各种困难,破解各种问题的缩影。农忙时,他总是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地劳碌奔走在田间地头、村居院落;农闲时,他总是换上压箱底的衣服,自掏腰包乘班车去市里,跑省里,周旋一个个关于村集体的发展项目。他总是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觉得勤于走动是信息获得的主要途径,信息带来的是项目,催生的是集体经济的发展。

   

起起落落是他一生必经的涅槃劫难

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县造反派把作为批判对象,说是走资派,让陪着时任县委书记高树奇、县贫协会主席秦连升受批斗。每次低头弯腰长达4小时,落得个终身腰疼的毛病。后来在武装部的强力干预下,才解放脱身但是求他对两派保持中立态度,主要负责管好民兵连的武器。后来下梁民全部参加革总武器也随之纳入革总统一管理。在中央的七三、七二四布告发表后,解放军进驻了柞水,队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任革委会主任、支部副书记。

1998年,他开始筹划在柞水火车站以西开展千亩人造平地建设项目。这个项目是他在年初参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举办的陕西省部分先村党支部书记学习班时就与省扶贫办签订过议,省扶贫办表示大力支持。也就在这个时期,个别人煽动闹事,反映他有贪污行为并且开始了长达近两年的上告,他每天疲于应付各种盘查和问话,没有精力统筹项目实施,虽然他极力举荐其他同志负责,但是省上单位就是只认他一个人,项目就搁置了。后经县安局驻村调查近两个月,最终没有查到一分钱的,认定告状失实,镇主要领导就用某个村民借款未及时归还的事情,给了一个党内警告处分。等到把这个事情落实清楚时,已是两年之后,省上的领导在这期间有了调整,千亩人造平地最终无法实现。这样的一件事即是他的伤痛,更是成为了红卫村后续发展的硬伤,以至于每每想起来,他都是唏嘘不已,感慨连连。

之后不久,他的身体出了状况,就此他完成了自己作为村级建设者的使命,正式回归作为农民的传统道路。

深怀愧疚是他一生的永远伤痛

时至晚年,这位在党57年的老党员总觉着对于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亲人深怀愧疚。他把自己走过的道路,对于人生的感悟,形成了《我俩的一生》这本小册子,算是自我的总结和对后辈的一个念想吧。

他觉着政治上的起落,是自己无法左右和改变的。在经历过很多政治运动,反对资本主义、割资本主义尾巴、斗争反穷、三反五反、反右斗争、反对极左路线、反贪污、反盗窃、反对崇洋媚外、大跃进、大炼钢铁、吃大食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土地改革、分配到户耕作等等一连串的大运动,使人从身心紧张得无从说起。他坦然面对这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冲击,也在不断地锻造着自己的品行,心中一直奉行着多为集体和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许多人为的因素和政治气候的缠夹,磨灭了他的棱角,但那初心不变,始终支撑着他在不同的时期依然做出了亮色,直至卸任归里。对于所做到的事情,他觉着任谁在他的位置都会做得更好,自己做到了就是应该的,不值得拿来说道,因为那一个又一个的荣誉是最好的佐证。但是,那几件完全可以做成的事,却因为种种的缘故而搁置,直至无法完结,实实在在是他毕生绕不过去的坎,虽然不是自己主观努力不够的原因,至少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思维的局限和格局的狭隘是一大障碍。他觉着这是他对事业愧疚的真正所在。这也难得,毕竟一个村支书的力量还是有限的,虽然他是在消耗着自己的人脉和人情在为村集体奔走操劳,那集体的事情大如天的信念,也许就是他那践行“国之大者”追求的深切动力,这样的情怀的确是国家情怀的基础,57年的不懈探索使得他的人生更是别具意义。

他同样有着对家庭成员的深切愧疚。艰难的岁月里,们过着紧张、清贫的生活,也让他深深感到人的一生真不容易,社会很紧张,家庭很艰难。一个油枫柜、一个老碗、一口耳子锅、两床被子和随身的衣服,这就是他们婚姻的原生态和全部家产。

QQ截图20240306223208.png

一个家庭的好坏,主要靠一个主妇支撑,回想起这几十年妻子为这个家庭付出的一切,认为她是一个难得的好母亲,是一位很负责任的母亲,是一位疼爱儿女的母亲,是一位高尚的母亲,更是一位值得托付一生的贤妻常年在外,家里只有妻子带着五个孩子过着清贫艰苦的生活。回想起吃食堂的时候,生活十分艰苦,整天吃的是干萝卜缨子糊汤,妻子把萝卜缨子捞着一吃,把汤一喝,用剩下的一点谷面糊糊给爱友(福银小名)喂着吃,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小娃饿的直哭,妻子到处想办法,找到点什么就留着给娃吃。大食堂解散,又回到了各家各户立灶吃饭的时代,总比食堂要好多了,但是要靠工分吃饭。为了能让一家人吃饱穿暖,妻子起早睡晚多挣工分,为人缝补衣服、做衣服喂猪卖钱补贴家用,每年冬天起很早扫树叶子积肥,交给队里挣工分。妻子总是那样细心,家庭的点点滴滴,一年的收入与支出,儿女的敬奉,亲朋好友的礼尚往来,都有记录可看,每年的年终都要进行一次总结,收入多少,付出多少,结余多少,历历在目直到现在,她还保持着做些手工赚点生活补贴的习惯,她说就是不要孩子们太担心他们的生活。1978年,们终于盖起了自己的新土房,打基础时,在西北农学院学习了半年,只有妻子一人在家操办,从此结束了租房住的游击生活。工作上,妻子担任生产队大队出纳,二十多年分文未错当过9年幼儿教师,做过小学代教工作,担任市县妇女代表,多次出席柞水县妇女代表大会和地区妇女代表大会,被评为陕西省和柞水县的三八红旗手,受过多次表彰奖励。

QQ截图20240306223301.png

对自己子女的愧欠,使他回想起来尤为深切,觉得对五个子女的上学没有尽到责任。长子爱友上高中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学校无法上课,叫他们到金家岭开荒种地,后来连种地都无人管,只得回家务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恢复上课,没有坚持让爱友再回校读书,由此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长女何琴和二子爱民在上完初中后因为家庭困难坚持不上学,们不同意,但没有坚决让他们返校,由此也决定了二人一生的前程。三女爱珍和小女爱玲让们满意,顺利地在丹凤师范85级和86级应届毕业,走上教书育人的道路,但是没有让两女儿上完高中考大学。好在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日子是越来越红火,后辈们健康快乐成长,真是赶上了好时代,才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在述说这些话语时,他唯独没有提到自己,仿佛那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故事都如那浮云轻轻的飘过,没有留下哪怕

几道刻痕。他和老伴谢绝子女居家照看自己的孝心,始终坚持居住在老房子,逢年过节的时候,这里是大本营,四世同堂的欢乐,让他们感觉不枉此生,孩子们也憧憬着未来还做他们的后代,延续今世福源。

QQ截图20240306222904.png

诸多荣誉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

57年的在党经历,省市县给予了他工作的肯定和诸多的荣誉。商洛地区交通安全标兵1977),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先进生产者1980,1991年荣获商洛地区严打斗争先进个人商洛地区扶贫先进个人柞水县扫盲先进个人商洛地委优秀农村支部书记四项称号1992年荣获柞水县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QQ截图20240306223025.png

1996年荣获商洛地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8年荣获陕西省优质服务秀支农先进个人陕西省资金组织金牛奖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011日 荣获下梁镇党管武装好书记称号以及省、地、县各单位和区、乡、镇的8次表彰奖励。

QQ截图20240306223114.png

何霞亮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柞水县、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党代会代表、主席团成员,参加过三次省委举办的进村支部书记学习班。

QQ截图20240306222956.png

这位起始条件并不好的农家子弟,经过岁月的磨砺和自己对党员义务诠释,生动的画满了一生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梦想。他觉着是党给了他奋斗的力量,更是党给了他干事建业的平台;他觉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仅仅是使命使然,而是每一位党员毕生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是靠着党员们带领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他欣慰的是自己做到了;他也教育着自己的子女为之奋斗一生,更让他欣慰的是在后辈成长中他没有动用自己的人脉为他们谋取任何便利,他们在教书育人、国家安全、政务管理的诸多岗位上以他为标杆依靠着自己的能力奉献着青春,贡献着力量,在践行自己的初心路上成绩斐然,熠熠生辉。

编审:李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