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片《山乡情》是根据四川阆中市玉台镇夹曲沟村任柳萌连续7年获得玉台镇党委产业发展“先进个人”称号,阆中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获得阆中市“三八”红旗手、阆中市社会扶贫济困先进个人、南充市妇联联合会“南充市巾帼脱贫示范基地”荣誉称号任柳明真实事迹改编 
为您推荐
音乐、旁白的加入,画面的停顿定格,拍摄手法的选择,这些影视剧的特点融入传记的写作中,超出了人们对这一文体的既有认知,带有陌生感的美学效果。书中反复出现的细节特写,比如晏阳初不愿乘坐汽车、出行只骑单车,平教会同人下乡后学说方言、身材变得黑瘦、与乡亲们亲切交谈等等,都旨在通过高频次的镜头复现使晏阳初等人的高大形象在读者脑海中扎根。
11月23日,“璀璨艺术之光”独立艺术家张慧明“爱的花海”个人油画展在西安浐灞艾美酒店成功开幕!来自画界艺术家、朋友和新闻媒体近百人参加活动。艺术家与嘉宾们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的到来。张慧明(左)和宗枫合影  张慧明,山东省文登市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美协会员、西安油画艺委会会员、西安市美协艺委会第一创研室会员。
洛南县图书馆创建于1978年,位于人民广场文化中心大楼内,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洛南县图书馆采用计算机借阅系统,实行藏、借、阅、咨询、管理一体化。2009-2013年,洛南县图书馆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县文化系统“先进单位”,2015年“图书漂流”工作被全省推广。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四川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让广大在京川籍农民工群众共享文化成果,搭建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连心桥”,2023年11月12日至19日,四川省政府驻京办组织开展了“天府有爱文化惠民”—服务在京川籍农民工杂技文化服务周活动。
本网讯 (特约撰稿:覃勋/文 通讯员:蓝丹/图 ) 春华秋实,宏图大展。10月27日,广西至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南宁举行粉丝见面会,来自广西区内外的领导来宾、商业领袖、会员代表等数百名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本次活动的高光精彩时刻。当天下午,国家二级演员、广西至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纯首先进行主旨发言。范纯指出,按照规划设计,公司将选出广西乡土乃至国内的名特优产品,以此作为平台发展的...
衡阳市客家商会应大会组委会的邀请,派出了以谢毅强会长为团长,刘俊祥,李怀义、幸国雄等组成的8人代表团代表湖南200多万客家乡亲参加了大会。33届世客会将于2024年在河南洛阳举办,32届世客会主席团执行主席、龙南市委书记钟旭辉将会旗交接给33届世客会举办地河南洛阳,世客会从此进入洛阳时间。
图为:衡阳市客家商会会长 谢毅强、副会长 刘俊祥在大会会场合影。在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上,衡阳市客家商会作为发起单位之一,向来自103个国家、地区和国内近30个省(区、市),共计1000余位客商和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一亿二千万客家人,发出了《全球客商助力民族复兴倡议书》。
2024宏观经济趋势解析高层报告会举行西部文化建设网(特约记者袁孝冲摄影报道)11月8日下午,由宁波市汇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以“春耕秋收、助力企业成长”为主题的2024宏观经济趋势解析高层报告会暨汇成企管新产品发布会在余姚辰茂河姆渡举行,有近百名市内企业的高管参加此次会议。
活动由西北建设杂志社主办、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承办,陕西根之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杂志社总编许衙评(右三)、文化顾问王生学(左三)、孙见喜(右一)和陈世祥(左一)会长、执行总编李虎山(左二)、杨海琴(右二)站长共同为西安工作站揭牌。
————民革海淀区工委联合支部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主题教育联谊活动为深入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活动,2023年10月22日,由民革北京市海淀区工委一支、五支、八支、十支、十三支、十四支、十五支、十六支、十七支、中国农科院支部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支部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八周年主题教育联谊活动”在佟麟阁将军纪念馆成功举办。

山东优秀教师苏培庆爱上中医忘了家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5-06 22:17作者:戴燚 梁斐盛来源:西部文化建设网/情感网址:https://www.xbwhjsw.cn/sys-nd/1512.html

山东优秀教师苏培庆爱上中医忘了家

   

今年五一,大家都畅游在与家人在淄博吃烧烤的欢乐中时,优秀中医教师苏培庆仍然在他的办公室里认真研读中医书籍,我们看到了琳琅满目的书籍,表彰以及锦旗,这是对苏医生教书育人以及治病救人的鉴证。

       苏培庆,男,山东龙口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执业医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先进教学管理工作者。系全国中医哲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中医文化学会和山东省脉学学会会员。先后发表论文《和谐观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试论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中医“治未病”的哲学思考》等近百篇。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40余项。撰写著作《中医哲学概论》《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点》《中医临床心得》等10部。主持编著《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十大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丛书》10册,计110万字。定期在牟平、莱阳、烟台、扬州、盘锦等地从事中医临床坐诊,为患者服务。积极从事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先后被邀请到北京、齐齐哈尔、扬州、青岛、烟台、昌邑等地做中医理论和中医养生报告100余次。

       苏培庆老师认为,要学好中医,首先要有中国传统哲学思维。例如“天人合一,取象比类”“司外揣内”“整体观念”“内景返观”等等。最重要的是要弄明白“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对中医来说,这是基础的基础。否则,学中医是注定不会成功的。千万不要认为,中药知识,我都背下来;药方,我都背下来了,那我就成为中医医生了。不是的,不是这么回事儿。比如说,战场上,如果只有子弹和枪支,而没有会使用枪并且有战斗思维的人,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苏老师鼓励大家,要有信心学好中医。古人讲,“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不做良相,便做名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有一定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人,学中医是比较容易的。那些有文化,但没有机会做官的人,学起中医来,更快、更好。

       苏老师指出,一般来说,中国古代有文化的人,其以中国哲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基础非常深厚,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方法论烂熟于心、渗透到血液中了。有了这些,他们干什么都是高手,学什么都很快很深透。因为,一个基本的道理是,把基本的、基础的、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掌握扎实了,成为自身素质的组成部分,那这个人要想做什么,只要稍加专注,便可成为出色者。

       苏老师主张,开始学中医,先要在药房中学习中药知识。现代社会把中医、中药分开了。实际上,中医和中药是不分家的。在治病方面,中医是“枪”,中药则是“子弹”!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要学好中医,应该同时学好中药知识,甚至,应该先从学习中药知识开始。过去的中医学徒,就是先从到药房抓药,从“拉药斗子”干起,电视剧《神医喜来乐》看了吧?德福就是这样。应该说,这是个好的学医途径。

       苏老师建议,有条件的学员,去找个药房,免费帮人家干活,帮人家抓药。这样,学药、认药非常快,不超过半个月,药房的药基本上就能认识了,每味药的功效也会有基本了解(因为我们中医一般是按照功效来排列位置的,更容易分类联系记忆)。这个我深有体会,之前很难记忆的中药知识,在抓药过程中则轻而易举。

      苏老师特别强调,如果你是为了考试,那就认真学习记忆《中药学》课本内容;如果是为了行医看病,那你就不要用过多精力去背诵《中药学》课本内容,而应该主要学习《神农本草经》,最好去学习《历代本草汇编》(这是一本把历代本草精华提取出来的书)。

       苏老师要求,学中医需要慢慢来,有些知识记不住不要紧,可以在将来医疗实践中逐步掌握。积累是一个过程,善于积累特别重要。作为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苏老师重点谈了“如何正确对待学校教材(课本)内容”的问题。

       苏老师指出,现在学校的中医教学使用的教材存在不少问题。那些编写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教材的专家,其主观愿望是好的。他们一心一意就想把中国古代各个医家或流派的优质资源挑捡出来(类似于做快餐),供学生来学习接受,期望学生博采众长,学到中医史上的优秀成果(编写教材专家自己认为的)。但是,这样做,最后的结果却是把中医教材编写成了一个个机械组合的“怪物”——四不像。类似于把美丽的兔子耳朵、厚实的牛皮、俊俏的鹰钩鼻子、漂亮的马嘴、性感的驴唇……机械地组合在一起,制造了一个个不可能存在的“动物”。

       苏老师说,要知道,历史上的每个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编写教材的专家们忽视了中医学内在的思维统一性,忽视了历史上各个医家、流派思维方法、思维模式的独特性。这些教材编写者是典型的形而上学,造成的后果是及其严重的。

       苏老师指出,中医教育使用这样的教材,按照教材的思路,想直接培养出真正的中医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即使后来有些毕业生成了真正的中医,也是因为这些人“背叛”了学校教育而自我修正的结果,未必是学校教育本身的结果。

       苏老师强调,他并不是说中医的学校教育没有用处。相反,学校教育很有必要!它把学生引领到学中医的大道上,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特别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浓厚的中医氛围中健康成长。还有一点,就是学校教育是强调规范统一的,学校所教授的知识,是未来各种考试(包括执业医师证书考试)的“标准 ”答案。这一点要特别记住,你不按照课本的内容来答题,就是“错误答案”。所以,对于中医专业学生来说,还是要学好学校里教材知识的。而对于其他社会学员来说,如果是为了考取证书,也是要学习好考试大纲和复习资料的。

      经过与苏老师的交谈,也深刻的认识到了想要学好中医,干好中医,达到治病救人的目标需要医学者们持之以恒的学习之心。

      中医乃中华之瑰宝,中华民族之精髓,岐黄之术,大医精诚,悬壶济世。(戴燚 梁斐盛)